【观点】那个爱站器械展台的男人在想什么?
那个爱站器械展台的男人在想什么?
作为医疗人,十月的上海,又会变得很热闹。
因为CMEF(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又要开展了,今年是10月19-22日。
对于展会的认知,不同的医疗人给出的答案不一样。
有的人,认为效果越来越差,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甚至有部分公司开始在内部工作群里,发起民主投票,让大家投票决定,要不要参加。
但凡某个事,本来是历年惯例理所应当干的,变成民主投票的时候,聪明人一下就知道该怎么投了。
这么明显的暗示,民主投票,既想做一件事,又不想担责任,就玩民主。
在中国,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头等要事不开会,是默契。
这就是目前很多业内人士,对医疗展会的态度。甚至一线销售和部分管理者,把去站展台,当作极大的负担,如临大敌,如丧考妣。甚至部分人,当上了P大点小官,就再也不愿意站展台了,全部甩给别人。
但也有一些人,爱站展台,达叔算是其中一个,且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如此。
1
2015年,厦门。
那一年,达叔在做高值耗材,被公司安排到厦门参加一个展会。
穿西装、打领带,和几个同事雄赳赳气昂昂的来到了展台。达叔所在的展位,当时是比较中心的位置。
前后左右,是传统的GPS影像三巨头(GE、飞利浦、西门子),一般这三家都是众星捧月,雷打不动的中心位子。
但是,达叔的对面,摆着一个更大的展台,灰不溜秋的,以前从来没听到这个名字——联影。
达叔问了几个人,那一年,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是,展位的大小和豪华程度,在很多时候代表着实力和态度,事出反常必有妖。
达叔有一个习惯,就是爱琢磨,遇到看不懂的事情,多查,多问,多想为什么。默默的拿出了手机,查了半天之后,就明白了,来头很大,后台很硬。
这是国产公司,向最顶尖的医疗领域,吹起的号角。
一叶知秋的话,国产替代,是大潮流,大趋势,谁也阻挡不了。
后来的发展也进一步证明,这个2011年才成立的公司,在百度百科里,从2016年开始,像开外挂了一样,突飞猛进。
医疗生意,在中国,是技术的生意,也是政策意志的生意。
达叔在之前的文章JJ#24 低人权优势,助力中国崛起和财富积累 中探讨过,人命是有价格的,在国产公司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路上,必然伴随着血酬定律。
这个成本谁来承担?
城市能级越低,成本承担的越多。
这些行业的变化,都能从行业的展会上发现苗头。
哪些公司刚刚起步,哪些公司在迅猛发展,哪些公司逐步走到了舞台的中央,如果各位有心,来展会上浪一浪,都能看的出来。
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如果说,行业的变化,风云变幻,那行业展会就是能近距离听见炮声的地方。
展会是公司出钱办的,眼睛是我们自己身上的,看到的、思考的、成长的,都留在了我们自己的脑海里。
而留在我们脑海里的沉淀,都是我们能带走的。
公司花的钱,给你去长见识,还骂骂咧咧的不愿意,不是懒就是蠢。
2
概率。
穷人和富人的差异,可能有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存在的,那就是对概率的认知。
穷人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操作小概率事件,而富人都在努力分辨,什么是小概率,什么是大概率。
达叔举两个案例。
一个是各个厂家的400电话,或者是公司官网上收集的销售意向。
公司一般会把销售意向收到之后,推给各个省的销售负责人。
请问,对于这样的销售意向,是大概率生意机会,还是小概率生意机会?
大和小,是相对的概念,得看和谁比。
就和一般销售的日常工作对比。销售一天出门拜访几个客户,真的能有效推动业务进展么?
都很难,进展缓慢。很明显,每天出门是生意成功的小概率事件,但是还要继续出门,为的是增加拜访频率和数量,以此增加赢单机会。
达叔负责的区域,极其重视400电话和网上留言,主动送上门的联系人。几年坚持下来,成为整个公司,反馈率和赢单率遥遥领先的团队。
市场部连续几年统计出来数据之后,觉得不是个偶然事件,于是让达叔去分享。
为什么要分享?
因为很多省份,连续好多年,市场部给的销售意向,杳无音信,毫无成单,这很不科学。
达叔在分享会上,问各位几个问题。
你有没有去买过你不熟悉的东西?
你有没有主动给别人留过你的联系方式?
你有没有给陌生号码,打过电话?
绝大多数人,都没有。
达叔说,我有,所以我知道这些人内心的想法、挣扎和心理障碍。
任何人,给陌生人打电话、留联系方式,都是有心理障碍的。
如果不是真的有事,不是真的为了赚钱,不是真的有生意机会,谁会闲的蛋疼干这个事?
那些有关系,有门路,能找到厂家销售或一级代理商的,肯定也不会干这个事。
如果做了,大概率就是真的有生意机会,即使他在联系你时,为了安全,给你报的客户名称是假的,背后肯定也站着一个真实存在的客户。
甚至所有的谎言,背后都有一个锚定物,谎言很少会过于荒诞。
比如,达叔问很多人,蚂蚁的平均寿命是100年,有一个蚂蚁吃多了,消化不良,请问这个蚂蚁的寿命大概能活多少年?
绝大部分人给的答案是在80-100年范围内。
但真实的蚂蚁寿命,是3-10年。
而达叔给的那个100年,就是一个所有人给答案的锚,人们会根据这个锚,上下移动。
达叔统计过一些报了客户假名字,尝试混淆视听的案例。
有的把医院名称报对了,把科室故意报个假的。
有的把某县人民医院,故意报成这个县的中医院。
很少有人报的特别离谱,这就是普通人撒谎时,受锚定物的影响,编不出特别离谱的谎言。
打电话、上厂家官网留言,这两个难度大,还是去展会上直接找厂家谈合作,难度大?
无论是从财务成本,还是时间成本,甚至是社交压力,在展会上的诚意肯定更足。
更是大概率事件,更需要认真对待。
3
达叔的四个案例。
达叔做POCT的,价格在所有同行里,价格算是最贵的。
这种成本之间的差异,不是20%-30%的差异,个别参数,是成倍的差异。所以在特定阶段,特定区域,招商比较艰难,尤其是起步阶段。
一、蔡总,原来是做检验科起家的,生意早早过了一个亿。达叔刚入行时,在上海的生意,几乎都是他做的。
有一次在CMEF的展会上,达叔和他聊天,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做我们这款产品的。
蔡总说,你们公司太牛逼,我是检验科的老法师。你们刚上市,我就很看好,想合作,我每年都来CMEF给你们投名片,从来没人联系我。后来是拖了朋友,找你们销售总监,才拿到了代理。
达叔问,晚了几年?
蔡总说,差不多两三年的样子。
时间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是宝贵的,任何一个产品,都有一个极其珍贵的窗口期,一旦错过,也就没有机会了,对很多销售人员来说,也是如此。
你错过的,不是一两张名片,而是一两千万的生意,几十万的奖金,是职业生涯中宝贵的升职加薪窗口期。
二、白总。
达叔进公司贴报销,市场部的同事扔给我一张名片,说是在展会上收到的一张名片,看看有没有生意机会。
名片上写着白某,某某公司董事长。
达叔这个生意,一般选择的合作伙伴,很少是规模超过一个亿的经销商。
因为双方合作,考核的是两方面,意愿和能力。
生意体量已经很大的公司,能力是很牛逼,但是合作意愿一般不高。公司里老板可能比较重视,但手里代理的产品太多,精力有限,既有产品牵扯太大精力。
前期新产品生意规模小,达叔的这个产品在短期内,最多也就贡献一千来万的生意额,很难成为规模过亿经销商的主打产品,最后双方都很别扭。
所以,看着这个董事长的名片,达叔当时心里是不想联系的。
这也就是刚才讲的,给陌生人打电话,大家都有心理障碍,达叔虽然见着陌生人比较兴奋,但是打电话这事,也不例外。
最后,贴完报销,一看时间还早,闲着也是闲着,打一个吧。
电话打完,约达叔去他公司见面。见面时,他要代理我们公司的A产品,达叔说A产品经销商已经够了,暂不添加,你考虑一下B吧,这个还有地盘。
真实的情况是,B比较难做,达叔也觉得合作后期会比较麻烦,所以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结果,白总代理了B产品,成为了上海地区最能打的经销商。后期也代理了A产品,无论是意愿,还是能力,都很强,帮达叔在上海实现了极大的增长。
而这一切,都要从市场部小伙子给达叔扔过来的一张名片说起。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达叔经济学
作者:达叔
申明:以上文章内容及图片引自网络或公开资料,如涉及侵权及表述错误,请联系我们修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