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以“记忆的桥梁”为核心的盛会,汇聚了顶尖医学专家、行业实践者与患者及家属代表,通过权威分享、深度对话,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诊疗与康复注入新动能。

权威致辞:锚定防治初心,搭建沟通桥梁
大会伊始,(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会长王军教授发表致辞。作为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北京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院顾问教授,王军教授深耕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数十年,曾主持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及国家老龄研究院(NIA)相关课题,参与发现中国遗传性阿尔茨海默病APP基因关键突变,为疾病机理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关乎千万家庭的社会议题。”王军教授在致辞中强调,防治工作需要“医、患、研、产”多方协同,而医患间的信任与沟通是核心纽带。他提到,协会始终致力于推动学术创新与科普落地,本次联谊会正是希望打破信息壁垒,让专业知识走进患者生活,让患者需求反哺医学进步。
专家分享:从预防到干预,解析“记忆保卫战”
联谊会核心环节中,三位专家分别从不同维度分享了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内容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引发在场听众强烈共鸣。
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中国)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协会理事徐勇以《优雅老去——阿尔茨海默症早期预防与康复》为题,聚焦疾病的“上游防控”。深耕老年性痴呆流行病学与早期干预研究多年的徐勇教授。
他在分享中指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应从中年开始,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保持社交活跃与认知训练,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他结合临床数据,详解了“饮食-运动-认知”三维预防方案,强调早期筛查对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作用。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副院长袁宁主任医师则以《直面阿尔茨海默病——点亮记忆的灯》为题,从临床诊疗角度带来一线经验。
作为国家卫健委“国家优秀青年医师”、湖南省精神卫生领域学科带头人,她通过真实病例解析,通俗解读了疾病不同阶段的症状与应对策略,特别强调:“家属的理解与科学照护,是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她呼吁社会消除对患者的歧视,构建“医院-社区-家庭”联动的照护体系。

湖南乾康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李添运聚焦《痴呆狙击战:抓住记忆黄金10年!》,从产业视角阐述技术赋能防治的实践。拥有15年医疗器械行业经验的李添运,他提出:“阿尔茨海默病有长达10-20年的临床前期,这是干预的‘黄金窗口’。”
他介绍了当前精准筛查技术的进展,强调通过早检测、早干预,可显著延缓认知功能衰退,为患者争取更多高质量生活时间,并简要介绍了乾康早期风险产品——尿液β淀粉样蛋白检测试剂盒。

医患对话:打破壁垒,共筑信心
在互动环节,徐勇、袁宁等专家与患者及家属展开面对面交流。现场提问聚焦“如何与患病家人有效沟通”“日常认知训练的实用方法”“药物治疗的常见误区”等实际问题,专家们逐一耐心解答,并用案例分享传递“科学应对、积极干预”的信念。

一位患者家属在交流中感慨:“过去总觉得患病后只能‘认命’,今天听了专家分享,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可以做的事,心里踏实多了。”这种双向沟通不仅解决了具体疑问,更拉近了医患距离,让专业知识转化为患者及家属的“安心剂”。
结语:凝聚合力,迈向更有温度的防治之路
本次医生与患者联谊会专场,既是2025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学术大会的重要组成,更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生动实践。从权威专家的前沿分享到医患间的真诚对话,活动以专业为基、以关怀为桥,为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工作注入了温暖与力量。

正如主持人、湖南乾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项目总监曹嵘在总结中所说:“对抗阿尔茨海默病,需要专业的深度,更需要社会的温度。期待以本次活动为起点,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参与到这场‘记忆保卫战’中,共同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尊严。”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