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详情
股权质押背后:金域忙着还钱,迪安还在借钱!
2025-11-11
17
作者: 慕白
来源: 上述企业公告

医学诊断行业在经历特殊时期的业务高峰后,正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作为行业代表性上市公司,金域医学(603882.SH)和迪安诊断(300244.SZ)控股股东近期的股权质押操作,展现出不同的资本策略思路。

金域医学:质押比例下降,财务结构优化

金域医学实际控制人梁耀铭近期完成了一系列股份质押调整。公告显示,其在2025年11月初完成了650万股股份的“还旧借新”操作,净解除质押650万股。

此次操作后,梁耀铭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总数的比例降至19.14%。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这一变动反映出控股股东在降低杠杆水平,优化个人资产结构。

公司经营层面,2025年三季报显示,尽管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6.72亿元,同比增长115.41%。现金流的改善与控股股东降低质押比例的策略,共同构成了更为稳健的财务基调。

迪安诊断:质押比例较高,战略投入需求明显

迪安诊断控股股东陈海斌的股权质押活动呈现不同特点。根据公司公告,陈海斌在2025年8月至10月期间有多笔质押操作,其中最新一笔800万股的质押用途标明为“归还其他质押借款”。

截至2025年11月3日,陈海斌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比例为48.24%,其中陈海斌个人持股的质押比例为51.36%。

值得关注的是,迪安诊断在三季报中披露了积极的转型进展。公司战略定位已升级为“医学诊断智能解决方案引领者”,正在精准中心建设、AI产品开发与数字化建设方面持续投入。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8.72亿元,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6.56%,显示出营运效率的提升。

控股股东的质押融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为其支持公司战略转型提供资金保障。

行业背景:诊断行业进入深度转型期

两家公司的股权质押策略差异,置于行业转型背景下观察更具意义。随着诊断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企业需要在保持财务稳健与把握发展机遇之间寻求平衡。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金域医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9.23%,迪安诊断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8.28%。行业整体面临常规检测业务增长放缓的挑战,企业战略选择出现分化实属正常。

市场分析视角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正常的融资手段,关键在于质押比例是否处于合理区间,以及资金用途是否清晰。

金域医学控股股东选择降低质押比例,反映出对财务安全边际的重视;迪安诊断控股股东维持较高质押比例,则体现了通过融资支持业务发展的需求。两种策略各具特点,其效果需要结合公司后续经营业绩来评估。

总结

股权质押作为资本市场常见的融资工具,其本身并不具有绝对的好坏属性。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根据各自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需求,选择了不同的质押策略,这为观察上市公司资本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样本。

两家公司的后续发展,取决于其战略执行的有效性和对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资料来源:上述企业公告

声明:本微信注明来源的稿件均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